币圈一天,人间一年。不追光,只筑塔,每周复盘,登高一步。

认知迭代杂记(1)

本周有趣产品:nof1.ai

这是一个最近很火的 AI 炒币实盘平台,为每个大模型配置 1 万美元,公开展示它们的交易表现。我刚才特意去看了下结果,有点出乎意料——QWEN3 Max 的收益最高,而 GPT-5 反而最低。

这个产品本身实现并不复杂,核心是拉取交易数据并做可视化展示。其实早在 GPT 刚火时,就有人尝试用 1 万美元跟从 GPT 交易,看能否赚到 100 万。但 nof1 的视觉呈现更具冲击力,而且满足吃瓜的需求,也因此吸引了大量关注。更妙的是,他们不只做展示,还宣称要开发能跑赢所有大模型的交易模型,并借此招募合伙人、投资人和开发者,颇有“借势造势”的智慧。


卧虎藏龙黑客松:

这周我参加了 Solar mini Hacker House x OpenBuild。既有十年技术老兵,也有在校大学生。和他们的交流让我收获颇丰。如果你也对区块链感兴趣,我非常推荐去黑客松看看——这类活动并不只面向开发者,实际上也有不少市场、运营、社区负责人等非技术背景的参与者。


Solana 这周动作频频,不仅确定了中文名“索拉拉”,还在上海、杭州举办了大型线下活动,下周会到深圳。看得出来,Solana 对华语社区的投入正持续加深。


关于 DeFi 的一些思考(有些想法之前就有,但一直没有系统整理)

DeFi 的本质,是用户将资金存入协议,项目方再将这些资金投入量化、借贷、套利等操作中获取收益。高锁仓量对项目方极具诱惑,因为一旦撤出,就能在短时间内兑现巨额利润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常听到“被黑”“资金出问题”之类的消息。项目方不跑路,往往是因为他们赚得更多——比如整体收益 40%,分给用户 10%,本质上是在用用户的资金为自己赚钱,稳赚不赔。

不过,大多数 DeFi 项目的高收益都难以持续。长期来看,其收益率会逐渐收敛,最终趋近于美债利率(约 3%–4%)。参与 DeFi 仍需谨慎,一旦项目方跑路,所有投入都可能归零。当然,如果有内部信息则另当别论——能提前知晓项目动向,自然能有效规避风险。

此外,判断一个 DeFi 项目是否可靠,关键看创始人的背景。如果创始人实名露面、经历可信,跑路概率会低很多。当然,前提是这必须是真正的创始人,而不是请来“站台”的演员。

最后,别碰循环贷,不要在币圈赌稳定性。


币圈一天,人间一年。不追光,只筑塔,每周复盘,登高一步。

觉得文章不错就支持一下呗~

打赏二维码

本文版权归 June 所有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国际许可协议 授权。

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,禁止改编及用于商业用途,商业合作请联系:yula.qian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