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链上 = 去中心化”是最常见的误解
链上美股的“资产所有权”到底是谁的?
很多人觉得「链上 = 完全去中心化,没人能动我资产」。但其实很多链上美股现在的模式,跟大家想象的「我买了一只股票,就真的在美国证券账户里有一股」不太一样。
主流模式:IOU 结构
大多数链上美股,其实用的是一种叫「IOU 结构」的模式。
啥意思呢?就是项目方或者背后托管机构(custodian)持有真实股票,用户在链上拿到的只是一个「权利证明」(right token),相当于是「欠条」或者「兑换券」。
比如你买了链上的苹果 token(AAPLX),你钱包里其实没有真正的苹果股票,而是一个在智能合约里写好的代币,告诉大家「你理论上有权兑换一部分对应股票」。
所以严格来说,这个 token 并不等于你直接拥有了苹果公司投票权或分红权,它更多是个「经济权益」的映射。
是去中心化的吗?
链上美股是披着去中心化外衣的中心化资产
为什么这么说?
因为只要项目方或托管方能控制底层股票,那这些「链上资产」的可信度就要依赖他们的信誉,或者说,依赖他们有没有「作恶」的可能性。
这跟真正的「去中心化 DeFi」不太一样,比如比特币、以太坊这种,完全是链上共识,没有任何中心化托管方能改写或冻结你的币。
对比 | 去中心化资产(如 BTC) | 中心化代币(如链上美股) |
---|---|---|
控制权 | 完全由用户控制私钥 | 项目方/托管方控制底层资产 |
可冻结性 | 无法冻结或改名 | 可随时冻结、销毁或改名 |
风险点 | 网络攻击、技术bug | 人为作恶、信用风险 |
法律关系 | 与法规脱钩,自主运行 | 需依赖法律合规和托管契约 |
案例:Robinhood 的股权代币事件
就拿最近 Robinhood 测试代币的事儿来说,特别典型。
前阵子有网友爆料,Robinhood 把他们的 $SPACEX 股权代币加到了 Uniswap 上,可以交易。很多人兴奋得不得了,以为「终于可以买到 SpaceX 股份」。
结果呢,没过多久,Robinhood 突然把 $SPACEX 改名成「demo token 1」,直接暂停了交易池。
几小时后,甚至把所有人账户里的余额全部清零,钱包里都看不到这个币了,相当于「一键回收」。
为什么能这么干?就是因为这个合约、这个 token,完全由 Robinhood 控制。他们想改名、想暂停交易、甚至想销毁余额,都能随意操作。
OpenAI 的股权 token 也一样,同一套合约逻辑,同样被清空余额、改名、直接抹除。
第一天上午:上线 $SPACEX → 可在 Uniswap 交易
第一天傍晚:改名为 demo token 1 → 暂停交易
第二天凌晨:清零用户代币余额 → 钱包内彻底消失
说白了就是因为这块缺少法规监管,才出现这样的情况
这就印证了一个核心问题:只要代币是中心化托管方发行的,根本不存在你自己完全掌握资产的说法。
这样有啥风险?
优点:对项目方而言,好管理;对合规来讲也更容易应付(因为托管方可控),而且能灵活应对法律要求,比如强制冻结账户、改规则。
缺点:用户如果真的信了「链上 token = 自己拥有股票」,风险特别大,因为你随时可能遇到「被回收」「被封禁」「被改名」甚至「被清零」的情况。
总结
现在的链上美股,本质还是中心化资产映射,更多靠信用和法律框架支撑,跟完全去中心化的「你自己的资产只能你自己动」是不一样的。
你钱包里显示的那个美股代币,其实更像是「一个易拉罐瓶盖中奖券」,你能兑换奖品的前提,是商家(发行方)愿意认。
觉得文章不错就支持一下呗~

本文版权归 June 所有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国际许可协议 授权。
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,禁止改编及用于商业用途,商业合作请联系:yula.qian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