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圈一天,人间一年。不追光,只筑塔,每周复盘,登高一步。
认知迭代杂记(2)
Web3 产品经理的成长路径:
由于 Web3 行业技术属性强,从业者普遍需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,否则难以进行有效沟通。
在传统互联网中,对运营的技术理解力要求不高,产品经理核心职责更多是需求落地,用户体验优化,担任运营与技术之间的桥梁。
在 Web3,情况截然不同。并非所有项目都需要专职的产品经理,例如:
量化产品,核心在策略模型与技术实现;
DeFi 项目重点在经济模型和安全,通常由模型设计者与技术团队直接推进;
基础设施项目(如节点、MEV等)主要面向开发者或B端客户,需求沟通由BD或技术负责人承担;
工具类项目,如果不复杂,一般会找兼职PM或外包快速完成产品上线,验证市场。
随着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能通过增长手段实现拉新、提升留存的产品经理,职业天花板会更高。
我分析了上百个 Web3 产品经理岗位的 JD,无论是钱包、交易所、Dex还是社交类产品,只要懂增长和运营,都会非常吃香。
对于想从 Web2 转型到 Web3 的产品从业者来说,如果你原本做运营、增长或数据分析,这将是最容易切入的方向。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两个世界是一致的,区别只在于工具与激励机制不同。
建议先打牢增长与数据分析的基础,再补上 Web3 的核心知识,包括区块链基础、智能合约原理、代币经济学、以及常见产品的业务设计。
黑客松项目观察:
这周参加了 Solar Hacker House 与 Solana Accelerate 活动,发现黑客松项目或项目融资的逻辑,其实与工作求职面试高度相似:除了项目本身要能打之外,团队背景与过往成绩也是关键评判依据。
遇到一个来自印度的团队,印象特别深。一般技术人员,i人居多,通常不会去做 BD,BD 多是e人。但这个团队中的人既懂技术又懂 BD,个个卷到飞起。
本周热议:x402
x402 的底层逻辑是打通 Web2 的通信协议与 Web3 的支付结算层。
如果像 x402 这样的国外项目突然走红,项目方一般缺乏华语社区,这是加入的绝佳机会。
如果你有开发者社群的资源,可以直接联系项目方,争取成为华语区负责人。这类职位很稀缺,通常一个项目只有 1 名,最多不超过 10 名。一旦项目进入生态爆发期,早期参与者能获得巨大回报,无论是资源还是个人影响力。
币圈一天,人间一年。不追光,只筑塔,每周复盘,登高一步。
觉得文章不错就支持一下呗~
    
    本文版权归 June 所有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国际许可协议 授权。
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,禁止改编及用于商业用途,商业合作请联系:yula.qian@gmail.com